悟忠法師(大明)法語

  • 「佛道平等無有高下,眾生皆有如來德行」,凡夫的見地批評別人的宗教是邪魔歪道、不是正信的佛教時,其實已經落入兩邊見,畢竟眾生的因緣根基層次不同,因此才有八萬四千法門,法法要圓通才不會落入法執。儒釋道耶回名詞雖不同,但其教義之究竟是同等;只因眾生的分別執著不能證得。
     
  • 「事來則應,事去則空」,有人就有事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難免有磨擦,有磨擦便是對待,首先必須有一方先退一步,自然不會起爭執。事來則「應」,應就是面對、就是要處理,事去則「空」,過後便要恢復空性,世間萬事萬物皆由因緣所生,也由因緣所滅,是無法長久的,本體是空,因此事情過後便不可再執著罣礙。
     
  • 所謂【修行】,就是要將習氣毛病革除,畢竟我們從無始劫來所累積的因果業力已經是無量無邊,在同一個環境下長大的小孩其習性一定也不同,修行並不是什麼高談闊論,必須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,改掉不良的嗜好習慣,修心養性,讓我們回復清淨法身,這就是修行。
     
  • 每一個人的六根(眼耳鼻舌身意)就是要善用,如果無法善用這六根,必定攝受六塵,被無明的塵埃所染。我們的自性(佛性)可比喻成「電」,色身好比是泡燈,光有電(佛性)沒有燈泡(色身),發揮不了功能,有燈泡沒有電也是起不了作用的。因此真空妙有必須相輔相成。如果不時時修正自己的行為,就如同燈泡一天天被塵埃所染,原本是100燭光的亮度,久而久之也會失去光亮。修行好比去除塵埃,只要你努力,總有一天會恢復像100燭光的亮度。
     
  • 在空中畫一個杯子的形狀,這個杯子是無法使用的,必須有「妙有」,也就是杯子的「相」,但杯子本身必須是空的(真空)才能裝東西,由此可知「真空」「妙有」必須具足才能產生妙用,不能執著空亦不能執著有,有無皆不執著便是「中道」。
     
  • 有人常說修行中有許多的逆境、順境考驗著我們,如果你認為在修行之中還有順逆之境,即表示「無始劫以來無明種子尚未去除」,請大家好好體會這一句話。
     
  • 「無考不成道」這是不變的真理,天地萬物能在逆境中生長,必定更顯茁壯,如同蓮花之出污泥、梅花之傲雪風霜,都說明了修行者在困境中更能有所成就,智慧更能增長。
     
  • 捨身命為眾生,我們的肉身全部都可布施,當我們所作所為不是為我個人,完全饒益眾生時,那就是全部的布施。
     
  • 心正,邪神亦會變正,心若邪,則正神也會變邪。所以經云:萬法由心生,萬法由心滅。
     
  • 「緣生不可受樂,緣滅不可受苦」,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,世間一切皆由因緣所生,當然也由因緣所滅,人與人相聚時,不必感到滿足、感到快樂,離去時也不必傷心難過,一切就是這麼自然。
     
  • 「大道本無言,合天行自然」,大道真理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,大自然的一景一物、一沙一塵、一草一木即是表現出「道」的真理。合天大道院以自然無為的理念,發揮日月無私照的精神,不分僧尼道俗、富貴貧賤、不分宗教,對待一切眾生都是平等。
     
  • 「拜佛不會成佛,一定要學佛」。有人瞧不起合天大道院慈氏大雄殿所供奉一般民間信仰之神明,要知道拜佛也好、拜神也好,就是要學習祂們的精神,拜關聖帝君學習其忠肝義膽及浩然正氣,拜天上聖母就是學習祂的慈悲喜捨,並不是拜偶像。試問凡夫眾生的我們有甚麼資格瞧不起這一些神聖呢?西方淨土、他方佛土、理天絕對沒有貢高我慢的眾生存在。
     
  • 所謂的「靜」、「定」並不是依賴靜坐的方式來達到,而是要能動中取靜,達到動靜一如。制心一處無事不辦,在工作的當下,專心一意,妄想不起,這便是動靜一如,也是最上之禪功也。六祖惠能大師云:「外離相為禪,內不亂為定」,要達到禪定絕不能著相,內心不平靜也是因著相而起,若要藉有為法達到禪定、達到靜定,那是非常困難的。
     
  • 基督徒或是天主教徒需背負十字架,其實每一個人都要背負自己的十字架。平等心及直心,那就是「十」字架,只要人人具備,那就等於是背負自己的十字架。「博愛」也是一樣,它不是基督徒的專利品,是每一位眾生都必須有的精神。耶蘇不只對基督徒博愛,對天下眾生同樣要博愛,否則如何能成為一教之聖人呢?
  • 所謂「修行」就是要修自己,人生難得,持齋的定力、身外之物皆是幻,所以「性」
    還在,我們要多做正信因果的事,肉身的存在不是只為名、利奔波,需依三藏十二部做依歸,是謂「修行」。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住持 大明(釋悟忠) 合十
分享此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