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全真教創始人-王重陽祖師

全真道遵奉的北宗五位祖師,又稱全真五祖:

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君 王玄甫(少陽)
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     鍾離權(正陽)
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     呂洞賓(純陽)
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     劉海蟾(廣陽)
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     王重陽(重陽)

王重陽祖師是世界全真教的創立者,後被尊為道教的重陽開化輔極帝君與北五祖之一。原名中孚,字允卿,又名世雄,字德威,創道後改名王嚞,字知明,道號重陽子,故稱王重陽。
中國宋代著名道士。幼好讀書,後入府學,中進士,系京兆學籍。金天眷元年(1138),應武略,中甲科 ,遂易名世雄。年47 ,深感“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”,憤然辭職,慨然入道,隱棲山林。金正隆四年(1159),棄家外游,于甘河鎮遇異人(考證為純陽真人——呂洞賓)授以內煉真訣,悟道出家。金大定元年(1161),在南時村挖穴墓,取名“活死人墓”,又號“行菆”,自居其中,潛心修持。三年,功成丹圓,遷居劉蔣村。七年,獨自乞食,東出潼關,前往山東布教,建立全真道。其善於隨機施教,尤長於以詩詞歌曲勸誘士人,以神奇詭異驚世駭俗。在山東寧海等地宣講教法,度化全真七子。

王重陽祖師:立教十五論

第一:論住庵

  凡出家者,先須投庵。庵者舍也,一身依倚。身有依倚,心漸得安,氣神和暢, 人真道矣!凡有動作,不可過努,過勞則損氣,不可不動,不動則氣血凝滯,須要 動靜得其中,然後可以守常安分,此是住庵之法。

第二:論雲遊

  凡遊歷之道有二:一者看山水明秀,花木之紅翠,或玩州府之繁華,或賞寺觀 之樓閣,或尋朋友以縱意,或為衣食而留心,如此之人,雖行萬里之途,勞形費力, 遍覽天下之景,心亂氣衰,此乃虛雲遊之人。二者,參尋性命,求問玄妙,登巇嶮之高山,訪明師之不倦。渡喧轟之遠水,問道無厭。若一句相投,便有圓光內發。 了生死之大事,作全真之丈夫,如此之人,乃真雲遊也。

第三:論學書

  學書之道,不可尋文而亂目,當宜采意以合心。舍書探意采理,舍理采趣,采 得趣,則可以收之入心,久久精誠,自然心光洋溢,智神踴躍,無所不通,無所不 解。若到此,則可以收養,不可馳騁耳!恐失於性命。若不窮書之本意,只欲記多 念廣,人前談說,誇訝才俊,無益於修行,有傷於神氣。雖多看書,與道何益?既 得書意,可深藏之。

第四:論合藥

  藥者,乃山川之秀氣,草木之精華。一溫一寒,可補可泄,一厚一薄,可表可 托。肯精學者,活人之性命,若盲醫者,損人之形體,學道之人,不可不通。若不 通者,無以助道。不可執著,則有損於陰功,外貪財貨,內費修真,不是今生招愆, 切忌來生之報,吾門高弟,仔細參詳。

第五:論蓋造

  茅庵草舍,須要遮形,露宿野眠,觸犯日月茍或雕梁峻宇,亦非上士之作為。 大殿高堂,豈是道人之活計。斫伐樹木,斷地脈之津液,化道貨財,取人家之血脈。 只修外功,不修內行,如畫餅充饑,積雪為糧,虛榮眾力,到了成空。有志之人, 早當覓身中寶殿,體外朱樓,不解修完,看看倒塌。聰明君子,細細察詳。

第六:論合道伴

  道人合伴,本欲疾病相扶。你死我埋,我死你埋。然先擇人而後合伴,不可先 合伴而後擇人。不可相戀,相戀則系其心,不可不戀,不戀則情相離。戀與不欲, 得其中道可矣!有三合三不合:明心,有慧,有志,此三合也。不明著外境,無智 慧性愚濁,無志氣干打哄,此三不合也。立身之本,在叢林全憑心志,不可順人情, 不可取相貌,唯擇高明者,是上法也。

第七:論打坐

  凡打坐者,非言形體端然,瞑目合眼,此是假坐也。真坐者,須十二時辰,住 行坐臥,一切動靜中間,心如泰山,不動不搖,把斷四門,眼耳口鼻,不令外景入內,但有絲毫動靜 思念,即不名靜坐。能如此者,雖身處於塵世,名已列於仙位。不須遠參他人,便 是身內聖賢。百年功滿,脫殼登真,一粒丹成,神遊八表。

第八:論降心

  凡論心之道,若常湛然,其心不動,昏昏默默,不見萬物,冥冥杳杳,不內不 外,無絲毫念想,此是定心,不可降也。若隨境生心,顛顛倒倒,尋頭覓尾,此名亂心也,速當剪除, 不可縱放,敗壞道德,損失性命。住行坐臥,常勤降聞見知覺,無病患矣!

第九:論煉性

  理性如調琴,弦緊則必斷,慢則不應,緊慢得中,琴可調矣!則又如鑄劍,鋼 多則折,煬多則卷,鋼煬得中,則劍可鑄矣,煉性者,體此二法,則自妙也。

第十:論匹配五氣

    五氣聚於中宮,三元攢於頂上,青龍噴赤霧,白虎吐烏煙。萬神羅列,百脈流沖。 丹砂晃朗,鉛汞凝澄,身且寄向人間,神已游於天上。

第十一:論混性命

  性者神也,命者氣也。性若見命,如禽得風,飄飄輕舉,省力易成。陰符經云: 「禽之制在氣。」是也。修真之士,不可不參,不可泄漏於下士,恐有神明降責。 性命是修行之根本,謹緊鍛煉矣!

第十二:論聖道

  入聖之道,須是苦志多年,積功累行,高明之士,賢達之流,方可人聖之道也。 身居一室之中,性滿乾坤,普天聖聚,默默護持,無極仙君,冥冥圍遶。名集紫府, 位列仙階,形且寄於塵中,心已明於物外矣!

第十三:論超三界

  欲界,色界,無色界,此乃三界也。心忘慮念,即超欲界,心忘諸境,即超色 界,不著空見,即超無色界。離此三界,神居仙聖之鄉,性在玉清之境矣!

第十四:論養身之法

  法身者,無形之相也。不空不有,無後無前,不下不高,非短非長。用則無所 不通,藏之則昏默無跡。若得此道,正可養之。養之多則功多,養之少則功少。不 可願歸,不可戀世,去往自然矣!

第十五:論離凡世

  離凡世者,非身離也,言心地也。身如藕根,心似蓮花。根在泥而花在虛空矣! 得道之人,身在凡而心在聖境矣!今之人,欲永不死,而離凡世者,大愚不達道理 也!
言十五論者,警門中有志之人,深可詳察之。

王重陽「道有三乘」論

王重陽先生:道有三乘,量力而行。
上乘者,虛無之道也;一絲不掛,一塵不染,如皓月當空,萬里無雲。只一點靈根,能奪天地之造化,可參陰陽之正理。以法煉之,可使有歸於無,以無而又生有也。能與天地同老,日月同修,此上品天仙之道也。
中乘者,秉虔誡而齋戒,奉聖真以禮拜,誦天尊之聖號,諷太上之秘文。一念純真,萬慮俱清,上格穹蒼,萬靈洞鑒,靈光不滅,一點真性,直達虛無,位列仙班,此中乘之道也。
夫下乘者,積功累行,廣行方便,濟人利物,多作些好事,常檢點過失,真性自不可昧,靈明原能顯著,或隱或現,與仙無異,此下乘之道也。